2008年7月2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高校来了检察官“教授”
林世钰

  7月初的一个下午,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上百名学生早早来到教室,等待一位特殊的老师——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魏菲。当天,魏菲讲了《公诉案件典型疑难问题解析》。“北京市优秀公诉人”的绝佳口才,加上亲历案件的心得,魏菲的讲课让学生听得大呼过瘾。
  从2006年开始,朝阳区检察院先后有21名检察官登上中国政法大学、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讲坛,为研究生讲授检察实务,成为“编外教授”。
  “这项活动不但宣传了检察业务,使得检察官提高自身素质,而且也创新了法学教育模式,缩短了学生从法科学生到成熟的法律人的过程。”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王立说。
  促成朝阳区检察院和中国政法大学“联姻”的“红娘”,是在该院挂职任副检察长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凌。
  2005年,已经在朝阳区检察院挂职两年的张凌发现,检察院的复杂案件较多,检察官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;与此同时,自己任职的中国政法大学也正在寻找法学教育的新模式,试图使理论与实务结合得更紧密些。“双方都有这种意向,一拍即合。”
  从2006年开始,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开设《检察实务》选修课程,由朝阳区的检察官执掌教鞭。记者在一张课程表上看到,检察官授课的内容涵盖了检察业务、办案流程和具体案例。
  3年来,由21名检察官组成的授课队伍阵容相当强大。31岁的刘静是授课队伍中年龄最小的,戴着宽宽的休闲表,打扮得很学生气。当她被介绍是“北京市侦查监督优秀办案能手”和“高层次人才”时,学生发出了“啊”的惊叹。
  刘静精心准备了4个自己办过的案例,先让学生讨论,最后告诉他们自己的处理结果。“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,还是蛮有成就感的。”
  刘静承认,平时埋头办案,很少有时间进行理论学习。“因为要给学生讲课,所以趁机把一些案例好好梳理了一下,看了一些理论书籍。而且通过讲课,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。这是一个和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。”授课结束后,刘静还和一些学生互留了电话和邮箱。
  在学生眼中,最有性格魅力的检察官“教授”,当属该院反贪局局长高大中。高大中很幽默,他执教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。
  “对一个法科学生来说,法律知识的掌握不是大问题,但执法理念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需要潜移默化。我上课更注重告诉学生检察官在现实中的执法理念,慢慢引导他们,比如搜查要做到人性化等。”高大中说。
  检察官“教授”的用心获得了学生的认同。朝阳区检察院在中国政法大学做的一项调查显示,学生对检察实务进校园的培养模式满意率达100%,对授课内容的满意率达99.9%。
  王立告诉记者,从去年9月开始,朝阳区检察院选出7名优秀检察官,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“合作导师”,指导硕士生做论文。“我们将用多种形式丰富检学共建的内容,把执法现状和执法理念传达给学生。希望通过影响这些未来的司法工作人员,为中国的民主法治进步尽点力量。”    
  据《检察日报》